近來城中熱話當然離不開東京奧運, 尤其是香港隊奪得1金2銀3銅的歷史性佳績, 令所有香港人鼓掌. 一直以來, 奧運都是展示國力的大型活動, 主辦國往往不惜工本去舉辦奧運, 甚至好像今次東奧即使沒有入場觀眾, 都一樣竭盡所有人力物力去籌辦, 就知道大型活動對於一個國家, 以至一個機構而言是何等的重要. 作為企業活動籌辦者, 大家都關心未來的活動將會是線上還是重返現場呢? 規模會否大幅縮小呢? 今次的東京奧運或多或少給予我們對活動策劃行業未來的一點啟示.
1 活動將著重建立企業品牌
今屆東京奧運延後了一年舉行, 沒有現場觀眾, 收益大減, 但主辦國日本仍然堅持舉行, 究其原因, 其實一個活動的效益不單是即時的金錢收入, 而是長期的內部凝聚及品牌打造, 日本幾經艱辛爭取了主辦權, 國內國外萬眾聚焦, 這就是展示實力的好時侯. 企業都是一樣, 一個機構每年的周年晚宴, 或是5年一度的周年紀念慶祝, 其目的不是收取門票, 而是去獎賞及凝聚內部員工, 和對外界強化公司品牌, 活動最大的成效其實是無形效益 (intangible benefit).
2 網上活動難取代現場活動
現場活動雖然經歷了20個月的影響, 製作人紛紛轉攻線上虛擬活動, 但單憑觀眾的反應, 就知道網上活動不論在投入感和參與度都和現場不能相提並論, 大家只將網上觀看活動當成疫情間的暫代品, 一旦恢復觀眾立刻進場, 觀乎英超開放球迷入場的熱鬧程度, 或者東奧香港代表團回港的巴士巡遊, 及出席現場活動時的群眾反應, 不難察覺實體活動才是觀眾那杯茶.
3 宴會活動逐步復甦
香港運動員今屆在東奧得到歷史性佳績, 按例以往特區政府及各界一定大排筵席慶祝, 但今次所有慶祝活動只能安排有距離的會面, 可見基於疫情反覆, 大型聚會限制不斷持續的情況下, 宴會活動的恢復較預期緩慢, 保守估計大型宴會要等待到2022年, 所以現時不少主辦者已採取主動態度, 將原本的晚宴慶祝活動改以典禮, 嘉年華, 音樂會或其他形式舉行.
4 海外商務會議減少
先強調這些海外商務會議不等同 “會展獎勵旅遊”(MICE/Incentive travel), 所指的是較靜態及人數較少, 以討論企業或行業議題為主的會議, 這等會議在省時及省預算的大前題下, 無可避免被ZOOM等網上系統瓜分了, 尤其是漫長的疫情令大家都習慣線上會面, 不難預見疫情後商務會議將會減少, 純商務旅客人數不及從前, 但一些商務會議如牽涉建立人際網絡, 激勵團隊士氣, 又或者其他舞台表演, 及奧運般的體育賽事則難以在網上進行, 現場模式陸續恢復.
5 獎勵旅遊活動報復式反彈
奧運精英代表團出戰日本是一項榮譽, 除了感受奪標的興奮外, 能夠親身與一眾精英越洋參與大型活動已是無比滿足, 對國際企業而言, 亦有所謂 “會展獎勵旅遊”, 傑出人員可以代表企業到外地考察, 獲獎或只是觀光旅遊, 這種活動從來都大受歡迎, 因為所得到的榮譽及特別體驗並非自費旅遊可以替代. 根據香港旅遊發展局18/19年報, 訪港過夜會展旅客高達197萬人次, 旅遊業作為經濟支柱, 大家又渴望起飛已久, 不難想像疫後的獎勵旅遊及會展旅客數字將會以報復式反彈, 業界普遍期望在2022年中陸續出現, 同業還要耐心等待一段時間呢 !
Comments